ESG NEWS永續新聞

永續新聞ESG NEWS

IPCC發出紅色警戒!全球暖化幅度即將衝破巴黎協定1.5°C限制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本月9日公布了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報告揭示,全球暖化速度已接近失控,全球均溫極有可能在20年內就升高攝氏1.5度(華氏2.7度),飆破《巴黎協定》的升溫幅度限制。科學家表示,屆時世界將同時出現許多不可逆轉的氣候災害,人們會無處可逃。該報告可謂是迄今為止最嚴厲的警告。

 

本次IPCC報告由300多位科學家借鑒14,000篇研究論文撰寫而成,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危機提供了相當詳細而全面的評估。以下是報告重點摘要:

 

一、人類是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

報告不再以模稜兩可的言詞描述現象,首先即措詞嚴厲指稱「人類無疑是使大氣、海洋和陸地暖化的元凶」。誠如IPCC報告的合著者,牛津大學氣候學家Friederike Otto所言:「這句話中沒有不確定的語言,因為全球暖化正是由人類活動和燃燒化石燃料所引起,這是肯定的。」

 

二、氣溫將繼續上升

報告指出,未來全球升溫幅度取決於世界減少碳排的速度。

 

但是,如今即使採取最嚴厲的削減行動,也不太可能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攝氏1.5度以下了。然而,如果不立即大幅減排,本世紀末前全球均溫恐怕就會飆破攝氏2度。

 

由於無法排除臨界點的重大影響,科學家們還研究了升破攝氏1.5度限制所可能發生的狀況,例如北極冰層消失或森林枯死。

 

三、極端天氣變得頻繁

曾經被認作罕見或空前的極端天氣正變得日益普遍。過去每50年才發生一次的嚴重熱浪,現在大約每10年就會發生一次;熱帶氣旋愈來愈強;大部分陸地的年降雨量或降雪量增多;嚴重乾旱的發生頻率也增加1.7倍;野火季則會愈來愈長,而且愈形激烈。可怕的是,即使將全球暖化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極端天氣的趨勢仍將繼續。

 

過去十年的科學進步讓科學家們得以測出氣候變化是否導致或加劇了特定的天氣事件。「過去,人們會說『你無法針對個別事件下定論』」,IPCC報告的合著者,加利福尼亞州Lawrence Berkeley國家實驗室的氣候科學家Michael Wehner指出。「但現在我們已能對極端天氣事件做出量化陳述。」

 

四、北極夏季恐怕很快出現無冰現象

IPCC估計在最樂觀情況下,2050年前,夏季北極海頂層的海冰至少會完全消失一次。該地區是全球升溫最快的地區,至少比全球平均快兩倍。

 

雖然北極海海冰的平面高度一整年會有高低變化,但夏季的平均低點自1970年代以來一直下降,目前正處於千年以來的最低位置。海冰的融化形成一種不良循環:具有反射功能的海冰讓位給深色海水,因而促進吸收太陽輻射,導致更嚴重的暖化現象。

 

五、海平面無論如何都會上升

海平面肯定會持續上升數百年或數千年。即使全球暖化止於1.5°C,海平面平均仍會上升約2至3公尺(6至10英尺),甚至更高。

 

事實上,隨著北極冰層融化及暖化海水擴張,海平面上升速度已經加快許多。自1960年代以來,許多沿海地區因此產生的水患幾乎翻了一倍。估計到2100年,百年一遇的沿海洪災將每年發生一次。

 

而全球升溫一旦衝破1.5°C臨界值引發暖化失控,科學家們表示將無法排除2300年海平面上升逾15公尺的極端狀況。IPCC報告的合著者,羅格斯大學的氣候科學家Bob Kopp即指出:「我們愈是進逼氣候系統……其越過我們無法預測的門檻的可能性就愈大。」

 

總體而言,誠如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所形容,IPCC本次發布的報告(IPCC AR6)可謂是向人類發出了「紅色警戒」。「警鐘震耳欲聾」,他在一份聲明中說道,「這份報告必須為煤炭和化石燃料敲響喪鐘,以免它們摧毀我們的地球。」

 

報告顯示,現今與工業化前時代相比,全球溫度平均升高了1.1°C。

 

單從字面上看,人們或許還對這升高的攝氏1.1度無所警覺,更遑論對《巴黎協定》訂下的攝氏1.5度升幅限制有感。但全球近期一系列令人費解的極端天氣事件在在印證了報告預測的情況,包括洪水在歐洲、中國和印度肆虐,有毒煙霧籠罩西伯利亞,野火在美國、加拿大、希臘和土耳其失控等等,皆證實目前記錄到的升溫1.1°C確實已引發災難性影響。

 

換言之,當我們看到今年打破世界各地紀錄的熱浪在太平洋西北部造成數百人死亡,高溫和乾旱引發的野火席捲美國西部城鎮,並導致西伯利亞森林釋放出創紀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迫使希臘人乘渡輪逃離家園;以及突發的致災性暴雨引發洪水淹沒中國鄭州地鐵與地下道,致使逃離不及的人們不幸遇難,並且同樣襲捲歐洲西部,造成至少120人死亡,下落不明的人們數以百計等等可怖畫面之際,科學家所謂「進一步暖化可能意味在某些地方,人們會因為外出而死亡」的警告,事實上已在日常生活中成真。

 

由此1.1°C引發的災難再看《巴黎協定》1.5°C限制,更可見我們必須急起應對的緊迫性。

 

1.5°C的溫度,是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在不遭受廣泛經濟與社會動蕩的情況下所能應對的最高溫度,《巴黎協定》因此將1.5°C設為全球關鍵目標,一旦超過這個水平,所謂的「臨界點」便可能成真。「臨界點」意指氣候系統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引發一連串持續自我循環的迴圈。例如,隨著暖化溫度升高,森林可能枯死,吸碳能力下降,進而加劇暖化。事實上,這並非紙上文字而已,最近新聞報導指出,亞馬遜雨林由於火災已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其所產生的碳證實比所能封存的碳還多,幾乎失去碳匯的功能。

 

可怕的是,報告指出,即使我們從現在起盡最大努力減碳,《巴黎協定》2050年保持低於1.5°C的目標如今已無法實現,最遲在20年內,地球溫度肯定會達到1.5°C的臨界值。甚至,專家保守估計,最快在2034年,全球均溫就會升高到這一目標。換言之,減緩氣候變化的時間與空間如今蕩然無存。

 

在報告預測的其中一個情境中,如果未來十年排放量減少,2040年平均氣溫仍可能上升攝氏1.5度,2060年可能會上升攝氏1.6度,然後才會穩定下來。但若世界繼續按照目前軌跡發展,2060年氣溫可能會上升攝氏2.0度,本世紀末則上升到攝氏2.7度。

 

最糟的情況是,如果暖化觸發氣候系統持續自我循環的迴圈,釋放更多碳排,在高排放情境下,本世紀的最後二十年,地球可能會在比工業化前均溫高4.4°C的溫度下燃燒!想想今年各地災難情景,再對照此份報告的情境預測,可不畏乎?

 

儘管前景似乎變得悲觀,IPCC報告的合著者、倫敦國王學院的氣候科學家Tamsin Edwards表示人類仍有機會扭轉現況:「我們愈是限制暖化,就愈能避免或減緩這些變化。」報告指出,這取決於世界限制碳污染的速度。從現在起迅速減少碳排,全球暖化將在攝氏1.5度左右停止。如果各國領導人對每個經濟部門和整個社會做出前所未有的改變以停止排放,雖然仍有可能跨越攝氏1.5度門檻,但我們可以將升溫曲線導往正確的方向,於本世紀末防止氣候偏離軌道。

 

此所以氣候活動人士桑伯格(Greta Thunberg)呼籲公眾與媒體向政府施加「巨大」壓力,要求其採取行動。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也表示,他希望這份報告能夠「敲響警鐘,讓世界各國在格拉斯哥會面之前,立即採取行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同樣於推特指明:「我們迫不及待要處理氣候危機了。跡象很明確。科學是不可否認的。不作為的代價不斷增長。」

 

三個月後,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COP26氣候大會(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將試圖要求世界各國制訂更具雄心的氣候目標與行動,並提交與之配套的資金,值得各方密切關注。

 

 

 

資料來源: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vironment/un-sounds-clarion-call-over-irreversible-climate-impacts-by-humans-2021-08-09/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vironment/key-takeaways-un-climate-panels-report-2021-08-09/

https://gizmodo.com/the-ipcc-warns-this-is-a-make-or-break-decade-for-human-1847444573

https://www.cnbc.com/2021/08/09/ipcc-report-un-climate-report-delivers-starkest-warning-yet.html

https://www.euronews.com/green/2021/08/09/the-ipcc-report-on-climate-change-is-code-red-for-humanity

圖片來源:Unsplash

新聞一覽表